“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评选开始!
栏目:师资推荐 发布时间:2024-11-04 02:40:03

  2003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法律教育方向),2003年8月至今■★★■,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专职思政课老师18年★◆■,共计完成教学5834学时,发表论文41篇,其中CSSCI期刊9篇★■◆■★,核心期刊3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合编教材5部,学生评教前20%约为50次。在校期间,作为负责人或成员参与完成科研项目22项◆◆■■■★,曾获得优秀教师、“教学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09年被聘为校党校兼职教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先后给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各学院、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宣讲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近五年来先后有五门次课程进入全校学生评教前20%★◆★、十余门次进入前50%,相继获得了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中国石油大学“优秀党员”、北京市教工委“优秀访问学者”★◆◆■、校“优秀工会干部■■◆★”等荣誉■◆◆◆◆,所授课程也获得■★■◆◆■“院级品牌课■◆◆”、“精品党课◆◆”等。出版专著1部◆◆,参编3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10余篇在CSSCI刊物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主持北京市教工委教改课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等各级各类课题8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北京市教工委重大战略课题等4项★◆★。

  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具有28年的高校思政课从教经历■★。2003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至今担任哲学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研究生教学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教学方面,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2006年至今,作为负责人承担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2项,已结题10项,在研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承担并完成北京市教工委和校级科研基金4项■★;自199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观点1篇。

  自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目前担任本科生思政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中国影视名作欣赏》《外国影视名作欣赏》两门本科公共选修课■◆。对教学工作态度端正★◆★、精益求精、刻苦专研◆■◆,在学生评教中数十次居于前20%,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校举办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了教学基本功二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获得了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卓越奖。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以宽广的视野努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系,自2019年开始授课以来,开展本科生课程4门、研究生课程2门,教学评价最好排名为前15%。主持省部级、校级、院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校级、课题3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次。2018年荣获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20年入选中石大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案例。独立指导研究生1名,指导本科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积极参加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上党课等服务师生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近五年来◆■◆■◆,为校内各单位进行理论宣讲■■◆、讲授党课30余场,2018年被聘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先后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和参加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主持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研究项目1项★■◆,校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2016年获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北京高校■■★“两做一学”专题精品党课推广活动二等奖,2018年所授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被评为院级品牌课,多门次思政课评教进入全校前20%■◆◆◆★。

  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撰写并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概念》 、《矛盾理论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探析》、《人的解放:从思想活动到历史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等文章。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2018学年“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届“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课程内容设计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课下关心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英国邓迪大学能源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2006年至今,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任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政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参与■■★、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收录1篇■■◆■★。

  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政课教师。1990年7月开始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1994年获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奖◆■■■◆,1996年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毕业后到学校人文社科部工作,2004年获学校◆◆■“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称号;2004年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校报开设的“曹老师信箱”栏目■◆■,获得了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2007年获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毕业。2018年获学校“师德标兵★◆■◆”称号;2018年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2005年进入本校任教。在教书育人方面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工会干部◆◆、院级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学校组织的南华扶贫社会调研,并主笔撰写了分报告《南华县在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善用地方文化资源》★◆。负责学校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重点课题◆■,并发表了相关论文1篇■★◆■■◆。在思政课程之外,还承担2门本科生课程及3门研究生课程。同时,还应学校团委等部门邀请,先后给不同专业学生开设过多轮关于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讲座◆■■★■。多次指导本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访学学者,荣获◆■■◆“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访问学者”■■、“2015年校级优秀员”等荣誉称号,并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主持完成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等项目,著有《社会信任问题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动态》《天津社会科学》等C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爱国如爱家■◆◆★◆”■★,名字背后仿佛早已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努力奋斗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在将研究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中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自2017年7月进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曾获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中运用虚拟场景-学生选择-教师解释的仿互动剧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采取教材为主线-学生选择专题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2020年春季学期,搜集整理北京市近现代史遗迹800余处,编成目录材料,学生即使因为疫情无法返校,也能够在家中探索发掘北京历史遗迹的价值,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完成社会实践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毕业,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校青年骨干教师。推出■★■★■◆“我的未来不是梦◆◆◆”★★★◆■■“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一封家书”等主题课程,应用案例式教学法获得北京高教学会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石油品牌建设规划纲要等项目,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教学比赛二等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发表文章10篇。接受雷锋精神专访★★◆★■◆,参与学堂在线《中国石油文化》慕课,主讲石油工程伦理★◆■★,承担校级重大教改课题《石油工程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在线课程■◆★★■★。

  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拔尖人才★■■。2019-2020年《百家讲坛》节目“中国精神★■”主讲人之一;2019年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获得者◆■■,2018年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获得者★★,2017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提名。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并出版著作《走进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马克思靠谱》《不疯魔不哲学》3部◆★◆◆,译著《给青少年的读本》1部◆◆◆■。

  实施“石油专业导向型”哲学案例教学,编制石油地质哲学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次进入学生评教的前20%,2011-201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门次课程教学,有3门次进入全校排名的前5%。曾获得第六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精彩一刻”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校级◆■★★◆“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称号★◆◆◆◆。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0余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承担市级和校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常务理事、青年分会理事。教学工作之余◆★★◆★◆,担任学校辩论赛指导老师■★■◆、校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教师★◆。

  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史专业。围绕博士毕业论文《单位身份与日常生活——以北京市地方工业系统为中心》形成一系列研究文章◆★◆■★。以◆■◆◆■“惟真惟新,求通致用”作为标杆,希望透过历史的眼光对社会、人民、国家三者的关系进行解读,并抱以现实关怀。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作为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多次承担参与校内外宣讲活动★◆◆★。2018年7月,受北京市社科联委托★◆◆■,在昌平阳坊镇政府进行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为题的宣讲活动。工作以来,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近千学时。2016年响应学校号召,赴克拉玛依校区教学,独立承担首届新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任务。参编教材1部,承担及参与项目6项。曾多次获得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及院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承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得院级品牌课称号,所在教研室获评马克思主义学院“先进集体◆★”■■★★★。